????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黃墩村,位于巢湖主干流豐樂河源頭。3年前,這個村子的集體經濟收入只有幾萬元,且有不少林地荒置,大部分村民背井離鄉,選擇外出務工。而如今,大閘蟹養殖、稻蝦米種植、油茶產業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短短3年時間,是什么讓這座皖西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得益于推行了三變改革?!秉S墩村柳抱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務清說。2017年,黃墩村成立柳抱絲合作社,村集體通過清產核資,將水庫、水渠、荒置林地等“沉睡”的經營性資產折合300余萬元入股;村民則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半年時間,實現土地流轉入社521戶、2700畝,土地流轉入社率達到88%,農戶參股率突破70%。其中,90戶貧困戶全部帶田入股。在集中了村里大部分土地后,合作社先后成立了6家經營主體,并將土地租給村民,用于發展水產養殖、生態種植等產業。
????三變改革后,分紅成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耙酝迕竦氖杖肴糠N地,而現在土地入股讓村民坐收保底分紅。村里還將經營性資產對應的分紅分給村民?!睆垊涨逭f。
????“家里的土地都入社了,不用種地,平時沒事我就來村里的油茶基地干活,每天收入有60多塊?!币呀浢撠毜拇迕駨垊召F笑著說,這個季節,她的工作是挑撿油茶殼,月入近2000元。這對于66歲的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張務貴正在挑揀油茶殼。
????在黃墩村,像張務貴就地就業的貧困戶有31人,其中扶貧就業崗位近40個,其中高齡貧困人口、弱勞動力貧困人口12人。相對收益而言,黃墩村試點“三變”改革直接成果便是一地生“四金”:農戶土地入股分租金、貧困村民就業務工掙薪金、集體經營資產折股分現金、上級扶持資金入股變股金。
????黃墩村依托集體經濟合作公司,搭建多維用工平臺,開發就業崗位,全村三分之一的貧困家庭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增收約3000元。真正實現“就業不出村、居家把錢掙”。村集體還依托6大產業公司,充分利用企業大戶技術優勢,積極開展“農民夜?!?,廣泛開展油茶種植、稻蝦養殖等脫貧技能培訓,有效提升“扶志扶智”效果,促進穩定脫貧。(韓文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