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貸戶用“自我發展”,顧名思義,就是為符合貸款條件、有發展生產意愿的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自我發展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安徽靈璧縣大廟鄉溝涯村村民趙雅麗曾是一名貧困戶,2017年申請扶貧小額信貸3萬元發展竹制品加工項目,獲得5000多元的純收益,當年就實現脫貧。為形成規模效應,帶動其他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指導下,趙雅麗于2018年牽頭成立雅麗竹制品專業合作社,吸收26戶貧困戶為社員,讓貧困戶抱團取暖、合作發展。通過實行“統一采購原材料、分散加工、統一銷售”,原材料采購成本下降10%,生產加工和銷售量增加2倍以上,銷售額提高到420萬元,其中線上交易額超過33萬元。19戶貧困戶戶均收入2萬元以上,全部實現脫貧。
貸款貧困戶加入或抱團成立農民合作社,成為合作社主體;發揮當地種養業、手工業等特色優勢,生產水平較高,經營規模較大;貧困戶在合作社中地位平等,學有標桿、干有標準,分工協作、共同提升;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合營發展”模式是“合作發展”模式的“升級版”,以貸款貧困戶為主體的農民合作社在更高層次上與其他富有愛心的經營主體進行協作合營,成立新的經營主體;合營產業為當地優勢特色產業,生產水平高,經營規模大;以貧困戶為主體的合作社在合營發展中唱主角,在新的經營主體中起控股和主導作用,企業等其他主體是配角,起到發揮管理、信息、銷售和服務等作用;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主導作用得到發揮、主體利益得到保證,與“戶貸企用”模式有著本質區別。
實踐證明,“一自三合”模式是新形勢下完善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金融扶貧效果的一個創舉,對精準使用扶貧小額貸款、“貸”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扶貧小額信貸“一自三合”模式被多次寫入安徽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安徽各地通過全面推廣扶貧小額信貸“一自三合”模式,有力促進了產業扶貧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步伐。截至2020年5月末,安徽省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34.7億元,居全國前列。